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侯深教授做客万国鼎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3/05/17     访问次数:

    514日下午2时,由科学技术史系承办的万国鼎学术讲座顺利举行。著名环境史、城市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侯深应邀作了题为“自然的琼浆:啤酒、青岛与新城市主义(1900-1950)”的学术讲座。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院长卢勇、科学技术史系主任沈志忠、科学技术史系支部书记吴昊、科学技术史系教师夏如兵出席了本次讲座。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文化遗产本科生共30余人在逸夫楼6041会议室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卢勇主持。



    讲座伊始,侯深教授首先讲到了青岛啤酒能成为典型现代悖论“对自然的热爱与剥削的并存”的缘由,青岛啤酒代表了一个城市和一种饮品,这是城市的殖民记忆也是其身份象征,这也直接引出了城市的新生态定义,即一个地方与自然的新关系。之后她从早期青岛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青岛早期并非花园也不是城市,这里只是个破败的小渔村,地贫人困,而且大量树木被渔民砍伐殆尽,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青岛被殖民后,啤酒业发展迅速。接着她指出酿啤酒最重要的水主要来自崂山上的山泉、引流而来的黄河水和过滤的海水,而啤酒制造业极其耗水,这使得本来就缺水的青岛雪上加霜。然后侯深教授介绍了早期青岛啤酒原料粮食的来源,其中大麦和啤酒花大部分都从德国运输而来。日本殖民青岛后,啤酒中的原料增加了大米。在新的生态全球化条件下,青岛啤酒逐渐开始使用澳大利亚、加拿大产的大麦、新疆产的啤酒花以及浙江产的大米。


    而在青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青岛啤酒工厂也在不断改进,为提高青岛啤酒自身的知名度,其宣传广告传递出技术与生态的双重性,青岛被定义为现代、卫生、时尚的花园城市,但是消费背后的污染值得关注,酿造啤酒的污水排放严重,商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和铁路、海港的营造均已经对之前的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这正符合新城市主义中的悖论。最后,她强调当一种大众消费与生产的商品被赋予新的属性时,“自然”就会被带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之中。然而,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将自然商品化,扰乱原有的生态秩序,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环境破坏。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侯深教授提问,并获得其细致耐心的解答。讲座结束后,沈志忠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评议,并感谢侯深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此次讲座内容充实,角度新颖,讲解深入浅出,极大开阔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思维,大家收获颇丰。

    侯深,曾为德国慕尼黑大学蕾切尔·卡森中心卡森学者,担任多个国际环境史组织与期刊学术委员会委员。她的著作包括The City Natural: Garden and Forest Magazine and the Rise of American Environmentalism (美国匹兹堡大学出版社城市环境史书系,2013)、《无墙之城:美国历史上的城市与自然》(四川人民出版社论世衡史书系,2021),并有译作《帝国之河:水、干旱与美国西部的成长》(译林出版社,2018)。

    (供稿/张鹏,图片/张鹏,校对/吴昊,审稿/李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