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北京大学马凤芝教授: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家庭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2024/05/14     访问次数:




    2024年5月10日下午,在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卫岗校区逸夫楼6047报告厅,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凤芝教授应邀前来,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家庭社会工作的本土文化资源和实践”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由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副院长戚晓明教授主持,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李日葵书记、冯绪猛副书记、朱利群副院长等学院领导以及社会学系姚兆余、阎莉、杨灿君、王小璐、张爱华、刘影、严燕、刘春卉等老师,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社会学系及其他专业学生将近10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戚晓明教授热情介绍了马凤芝教授及其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杰出贡献,全场师生对马教授的到来报以热烈的掌声。

    马凤芝教授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入手,深入剖析了中国与西方现代化之间的差异,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以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基础上,马教授提出,中国与西方在社会工作领域也存在差异,故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接着,马教授阐释了家庭在中国文明的延续方面的巨大作用,她提出家庭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基础场所,其稳固性不言而喻,而家庭文明所蕴含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还强调,家庭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而家庭文明建设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马教授从家庭社会工作与本土文化和思想资源的角度出发,指出中国人的家庭观具有家本位、重视家庭伦理、重亲情、重和谐以及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等特点,这与西方的“个人-家庭-社会”三维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她还深入探讨了社会变迁下中国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家庭文化对中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影响。

    最后,马教授从家庭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关系出发,详细阐述了中国家庭文明建设的实践以及国家竞争“软”实力与“家庭文明能力”建设的内在联系。她还着重讲述了本土文化思想资源对构建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深远意义,并指出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自觉与学科建设必须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家庭社会工作的优良传统,并努力构建社会化的家庭工作格局。

    讲座结束后,马凤芝教授耐心回答了现场学生的提问,在解答中强调“对于青年来说,社会工作更是对于人情世故的一种培训,要变成一个“内部人”,站在家庭的角度,思考家庭的难处”,这为大家带来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考。戚晓明教授代表学院对马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进行了总结性发言。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摄影/俞佳宁,撰稿/王雪彤,编辑/王誉茜,审核/戚晓明)